1 诊断
1.1 临床表现
(1) 症状:急性期病情严重者,起病较急,可有高热、寒战,下腹剧痛。头痛,食欲不振。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。可出现经量增多,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。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,腹泻及尿频尿急,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。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,有时仅有低热,易疲劳。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:如精神不振,周身不适,失眠等症。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,常在劳累、性交、月经前后加重。白带增多,色黄或淡黄水样,或黄绿色可有臭味。可出现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。慢性炎症可致不孕。
(2)体征:急性期可出现急性病容,体温升高,超过 38 度或持续低热。心率真增快,腹胀,下腹部压痛,反跳痛及紧张。肠鸣音减弱或消失。妇科检查:阴道粘膜充血,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。宫颈充血水肿,举痛明显,宫颈管可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流出。后穹隆触痛明显。宫体增大或稍大,质地较软,活动受限,压痛明显。双侧附件片状增厚压痛明显,或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。慢性期子宫常呈后倾后屈,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。子宫肌炎时,子宫可有压痛。双侧附件触及条索状增粗并有压痛。形成盆腔炎性包块时,可触及界限不清肿物有压痛。
1.2 辅助检查
(1)血培养加药敏: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。
(2)血常规:了解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变化,可判断病情轻重。
(3)超声显像:根据探察结果,盆腔有否积液及炎性包块或脓肿,以指导治疗。
(4)阴拭子加药敏:阴道或宫颈管分泌物培养,以及药敏试验,可针对性选用抗菌素,进行治疗。
1.3 诊断标准
1.3.1 急性盆腔炎,查体有下腹部压痛,伴或不伴有反跳痛。妇科检查,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,附件区压痛。体温超过 38 度,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加。B 型超声检查发现盆腔积液或脓肿或炎性包块。
1.3.2 慢性盆腔炎,常有下腹部坠胀,疼痛及腰骶部酸痛。常在劳累,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。妇科检查,子宫呈后倾后屈,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。一侧或双侧附件呈条索状增粗,并有轻度压痛。B型超声有时可见盆腔积液。
2 鉴别诊断
2.1与异位妊娠鉴别:其输卵管妊娠流产、破裂者,腹腔内出血,临床表现为腹痛、阴道流血,甚至晕厥,与急性盆腔炎相似。盆腔炎者高热,白细胞明显升高。异位妊娠者,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。后穹隆穿刺,异位妊娠者可吸出不凝固的积血,盆腔炎者则为脓液,可资鉴别。
2.2与卵巢囊肿蒂扭转鉴别:其常有突然腹痛,渐加重,甚至伴有恶心呕吐,一般体温不甚高。B 超检查或妇科盆腔检查可资鉴别。
2.3与急性阑尾炎鉴别:其急性阑尾炎和急性盆腔炎都有身热、腹痛、白细胞升高。盆腔炎痛在下腹部两侧,病位较低,常伴有月经异常;急性阑尾炎多局限于右下腹部,有麦氏点压痛、反跳痛。
2.4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:其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为特征,病程长,与慢性盆腔炎相似。后者的特点是长期慢性疼痛,可有反复急性发作,低热,经行、性交、劳累后疼痛加重。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时不痛,或仅有轻微疼痛不适,经期则腹痛难忍,并呈进行性加重。腹腔镜检、B 超及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检验有助于确诊。
2.5与卵巢囊肿鉴别:慢性盆腔炎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者,需与卵巢囊肿者鉴别。前者有盆腔炎病史,肿块呈腊肠型,囊壁较薄,周围有粘连,活动受限,卵巢囊肿多为圆形或椭圆形,周围无粘连,活动自如,常无明显自觉不适,偶于妇科体检中发现。B 超可资鉴别。